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好未来“教育+科技”向社会全面赋能

2018-07-23

近年来,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,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更标志着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教育、医疗等民生产业,正迎来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。从老师讲课全靠一支粉笔,到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限制……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改变着学校的教学方式。

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,国家开始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身教育领域,民办教育机构在“AI+教育”领域的探索实践,正为公立教育体系带来更多借鉴。近日举行的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(TAL AI SUMMIT,以下简称“TI大会”),或将成为科技助力公民教育融合的重要信号。用科技赋能教育,全面惠及行业及用户,也成为好未来等民办教育机构坚守的使命和责任。

“AI+脑科学”赋能教育 推动行业整合开放

从2012年教育部颁布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,到国务院印发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三五规划”》,教育信息化逐渐被纳入公立学校体系。对此,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,人工智能将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,将为教育界与产业界跨界合作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。

随着国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大力投入,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双师课堂、语音识别、智能评测系统等前沿教学模式及产品应运而生。同时,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曾表示,“未来的教育,作为重要的特征之一,就是要更加基于脑、适于脑、促进脑。”搭建脑科学、认知科学和教育学习的沟通桥梁,对未来教育而言同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

“技术显然可以真正扮演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我希望行业共同努力开辟新的前进方向,遵循教育模式和人工智能赋予未来力量。”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、斯坦福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、好未来科学研究院高级教研员Carl Wieman说道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更多民办教育机构持续与高校展开联合科研,助力“AI+教育”的全面落地。

正如本次TI大会上,好未来AI Lab宣布与清华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中科院研究所、四川大学四所海内外高校达成战略合作,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与七大高校专家联合发布“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动态信息组学图谱”项目,都是公、民办教育开放融合的重要实践。

“在教育领域中最后胜出的,会是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的教育机构。”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、寒武纪首席执行官陈天石认为,首先要把教育本身做好,才可以谈论用新技术改造教育。好未来CTO也表示,“我们希望用教育产品和技术,服务好不同形态的学校和机构,并在未来有节奏的向全教育行业输出。”以好未来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机构,通过科技推动行业整合开放,搭建产业创造者、引领者、研发者之间的重要桥梁。

用技术服务于人 让教育“公平而有质量”

随着社会对全面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,教育已然成为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的重要命题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曾表示,随着大数据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全面进入人类生活,国家需要加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、全面发展的人才,更加重视个性、创造性的教育。如何“用技术服务于人”,始终是好未来等民办教育机构努力探索的命题。

“我们讲因材施教、因脑施教,都是希望让老师更关注学生在哪些点上需要启发、需要调整;帮学生在哪些方面改善速度、提高效率。”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熙霖说道。在本次TI大会上,无论是好未来推出的“WISROOM”智慧课堂解决方案、还是全新升级的“魔镜”,亦或是脑科学实验室“Alpha Brain”品牌及全新课程体系,最终目的都是帮助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在教育中受益。

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,民办教育不仅用技术赋能教育生态中的每一个角色,同时也为公立教育增添新活力,积极推动教育普惠发展。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均衡、精准扶贫的背景下,以好未来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机构,基于多年“教育+科技”领域实践,在江苏镇江、河南嵩县、雄安新区、新疆吉木乃等三四线城市及贫困地区开展智慧教育建设,较大幅度解决了当地优秀师资稀缺的问题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。

“我们希望研究学习的科学,让孩子更科学地学习。”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如是说道。在国家政策和信息化发展的利好环境下,人工智能、脑科学等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。社会各界也期待着好未来等优质民办教育企业,发挥教育资源和先进科技优势,做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,持续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普惠。

投资者关系   丨 诚聘英才   丨 法律声明   丨 职业准则   丨 举报机制

Copyright © 2017 好未来版权所有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711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