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谈:教培机构火热,哪些长处可以学
2019-07-31
潘晓琳老师在上课
半月谈记者 原碧霞
当下,家长们争先恐后把孩子送到市场化的教育培育机构学习,已成为一大社会现象。这固然有家长盲目追逐、教育评价标准单一等原因助推,但不可否认,一些地方公办教育弱化,已不能很好满足家长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。教培机构为什么能吸引家长和孩子?公办教育可不可以学习一下它们的经验?近日,半月谈记者走进好未来集团旗下的K12教培机构学而思,探访其课堂、教研、师训状况。
激发兴趣,按分钟设计每一堂课
在学而思北京元吉校区一年级语文课堂上,语文老师潘晓琳整堂课都在不断与台下的10多位小朋友互动,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着老师的问题。
这些六七岁的小朋友正在课堂上学习王维的诗作《山中送别》。课上除了老师讲解互动外,还采取播放动画片、排演小舞台剧的形式来传授。天天(化名)一直是课堂中举手举得最快的一个,在随后的舞台剧中,她被老师选中扮演“门”的角色,由扮演“王维”的小朋友来轻转她,表现诗中“掩柴扉”的动作,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“朋友”“小草”等角色,孩子们稚朴的表演惹来阵阵欢笑。
尽管教室里有许多旁听者,但在45分钟上课时间里孩子们很少走神。“整堂课,你们看着像是老师在临场发挥,其实,老师讲授每一个知识点、在课堂上的每一次互动都经过课前的多次打磨。”课程结束后,学而思北京校区校长张明颂告诉半月谈记者。
“我们按分钟来设计每一堂课,包括各种笑点、亮点。”学而思北京分校教学部负责人宁可慧说,孩子上课时,大概15~25分钟这个时间段特别容易走神,所以在这个阶段要设计一个非常好的亮点,让孩子精神更集中。
记者感言:近日发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》(下简称《意见》)强调,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,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希望每个学校都能认真对待每一堂课,认真规划设计每一堂课,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,变单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、互动式、探究式教育,推动课堂革命,让学生们在课上更充实,更有收获。
最严师训,优秀教师是培养出来的
在上课时,半月谈记者看到,潘晓琳的热情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。“我以前在师范大学上学,同学聚会聊天时,大家都说我变化最大、状态最好,在这里当老师让我有了更多成长。”潘晓琳说。
“要想给学生一杯水,老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,甚至要让自己成为汪洋大海。”张明颂说。
学而思要求老师具备四种能力:“讲课好”,能趣味化设计课堂,让孩子参与度更高,对课程更有兴趣,并且学习更高效;“功底好”,扎实的知识功底,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;“负责任”,保证每个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,还能通过学习培养孩子习惯,塑造孩子品格;“育人情怀”,要热爱教育,用爱帮助孩子开拓视野、提升自信、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。
当然具备这些能力不仅要有好的基础,还要经过严格培训。针对新教师,学而思会从练课、板书等基本授课方式,到如何撰写教案、把控课堂节奏,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;岗前培训后,还要经历“练课、听课、备课、写教案、试讲、练板书”等长达半年的各项内功修炼,才能开始正式授课。
“正式入职后,我们还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不间断考试、培训。”学而思北京分校教学部负责人宁可慧说,“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,因此我们办了一些如幽默特训营等,针对不同老师进行培训,老师再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课堂上,受到老师学生的欢迎。”
记者感言:在教育实践中,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一个专业敬业、有热情和爱心的老师,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。此次《意见》提出,要按照“四有好老师”(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)标准,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当然,好老师不能坐等他们自己产生。只有选择优秀的人才从教,通过严格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,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,给予优秀教师更多的获得感、成就感、荣誉感,才能实现这一目标。
科技加持,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
打开数据库,点击新建-搜索-讲义/加入-搜索-图片/加入-搜索-视频/加入-搜索-习题/加入-生成……一套包含讲义、视频、习题等的完整教案便可以完成。
这是学而思从2010年就开始研发的教研后台,利用它,一名教研员可以迅速根据地区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成不同的教案,节省大量查阅资料、编辑文档的时间,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。
“通过我们的备课系统,一个普通老师可以备出高质量的教案,‘60分老师’能变成‘80分老师’。”好未来CTO黄琰说。
好未来教研平台高级总监季云英用化学教学举例说:“以前我们在描述一个东西的时候,都是通过文字来说,但有些东西文字很难描述清楚。我们将一些化学实验过程都拍成了非常高清的、带关键点提示的小视频,这样孩子们看起来就非常直观明白了。”
除了教研平台,依托科技智能和大数据,学而思在个性化教学服务上进一步探索。
自2007年起,学而思开始研发智能教学系统。目前该系统结合体感、3D等最新的应用技术,兼容视频、语音等多媒体形式,能进行多样互动操作,让传统的课堂更酷炫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听、能看,还能动手操作实验。教师可以利用庞大的数据库对学生进行随堂诊断,随时追踪反馈。
“利用AI技术,我们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调整课程难度,针对性推送练习。”张明颂说,“比如英语发音对不对,以前老师是靠自己的耳朵来判断,水平再高,关注面毕竟有限。现在,一个老师面对200个孩子也没关系,因为每个孩子发音如何电脑都记录得非常清楚。”
记者感言:借助技术的赋能,教育行业可以减负增效,可以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痼疾。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,更有针对性、更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,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改变。从长远来看,技术对教育的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。此次《意见》也提出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。教育系统应顺应这一趋势,打破固有思维,更好地以技术之力助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