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AI教会孩子独立思考?学而思“随时问”已经迈出关键一步
2025-03-24
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“渗透”到各个领域,教育行业也不例外。近日,北京市教委出台《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下称《工作方案》),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。要求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,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;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,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;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,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既为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也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。如何正确认识、使用AI,让AI真正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智慧伙伴,而不是思维替代者,是当前所有教育行业从业者所应思考的核心命题之一。
打造精准辅导新范式
近日,学而思正式发布接入DeepSeek的全新“随时问”App。产品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 R1智能推理,依托学而思22年教研沉淀,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,提供启发式学习模式,支持题目分步解析、无限追问和智能错题管理,助力构建科学学习体系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当前教育行业在积极思考,如何才能利用AI更好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。该类软件的推出,顺应了技术驱动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。”
作为一款面向中小学生专属开发的AI驱动教育产品,产品开发初衷源于通过AI技术,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、高效的学习体验,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,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。学而思随时问负责人熊泽法表示: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免费享受到一对一的精准辅导。”
在技术层面,“随时问”深度融合了DeepSeek R1智能推理,同时加入了大量教育行业专有数据进行二次训练,使AI能够更好地适配中小学学习场景,满足不同年龄段、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。据熊泽法介绍,通过“九章识题”技术,APP能够高准确率识别数学公式、手写题目甚至模糊字迹;同时基于“九章答题”能力,AI会根据学生年级自动“约束”解题方法。当学生使用APP拍题时,AI能够实时判断出对应的学科、年级和考察范围,并根据该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,精准匹配适合的解题方法和答案。例如:在解答三年级应用题的过程中,AI不会选择使用方程解题、初中函数问题则不引入“定义域”等超纲概念……确保答案符合孩子所处的教学阶段、适配教育场景。
据了解,“随时问”APP拥有超过2.5亿分钟的自研讲解视频,这些视频基于学而思专业教研团队的精心设计与制作,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、专业且互动性强的题目讲解和引导。学生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从问题解答到知识巩固的全过程,方便快捷地进行查漏补缺和学习辅导,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闭环。
重构人机协同教育新边界
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,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、自主解决问题,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。
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,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学生陷入“技术依赖”。据熊泽法介绍,在解答问题时,APP并不会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注重展示每一步的分析过程,启发孩子的思维。通过分层展示思维过程的方式,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解题的逻辑和方法,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,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。APP还设置了深度思考模式,模拟AI解决题目时的详细思路,包括尝试不同方法、排除错误选项等过程。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AI是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的,这种过程性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,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。
“随时问”中的问答模式,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,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。熊泽法表示,“这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、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,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,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得到一个答案,而是能够主动去探索问题背后的原理和知识体系。”此外,相比于直接使用DeepSeek官网和App,“随时问”有专门的青少年安全检测系统保驾护航,保障内容输出符合中小学生用户情况,家长们可以更放心地给孩子使用。
站在技术演进的前沿,人工智能赋能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新趋势,厘清AI教育的边界与可能尤为关键。但教育本质仍是思维火种的传递。鼓励学生提出元认知问题与AI对话,在追问中培养算法时代稀缺的探究精神与思维活力。不仅是教育、学习类软件的研发方向,也是深度嵌入当代教育场景,以人机协同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下的“因材施教”。
出自新华网客户端:https://app.xinhuanet.com/news/article.html?articleId=607abc57709504712a82b0868528a015×tamp=40061
上一篇:没有了